呐喊唯新才恒的主义者的技术是人有创乐观类永出路

  发布时间:2025-09-15 14:28:11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Marc Andreessen这个人挺有意思的。作为a16z的联合创始人,他最近在官网上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 一篇近万字的《技术乐观主义者宣言》。说实话,这种不遮不掩的技术乐观主义在当下这个充斥着各种末日论调的年代,反倒显得格外清新。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非常明确:人类要实现持续发展,只有三个引擎 - 人口增长、自然资源利用和技术进步。但仔细想想,前两者都有限度,只有技术才是那个没有天花板的增长源泉... 。

Marc Andreessen这个人挺有意思的。作为a16z的联合创始人,他最近在官网上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 一篇近万字的《技术乐观主义者宣言》。说实话,这种不遮不掩的技术乐观主义在当下这个充斥着各种末日论调的年代,反倒显得格外清新。

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非常明确:人类要实现持续发展,只有三个引擎 - 人口增长、自然资源利用和技术进步。但仔细想想,前两者都有限度,只有技术才是那个没有天花板的增长源泉。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科幻小说,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如今不少已成为现实。技术的力量,确实超乎我们想象。

被妖魔化的技术进步

当今社会有种奇怪的现象:人们一边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一边又对新技术充满恐惧。我们被各种末日预言轰炸 - 技术会抢走工作、加剧不平等、破坏环境...这种对技术的集体焦虑,简直就像现代版的"普罗米修斯神话"。但仔细想想,这些恐惧有多少是真的?又有多少是被夸大的?

我常跟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我们的祖先也这么畏首畏尾,现在可能还在山洞里躲野兽呢。事实上,每一次重大技术突破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工业革命时期,农民担心机器会夺走他们的生计,结果呢?反而创造了更多前所未有的工作岗位。

技术的魔法公式

技术进步的魔力在于它能实现"事半功倍"。经济学家管这个叫"生产率增长" - 用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这种增长模式才是真正可持续的。想想看,一百年前一个普通工人的生活水平,和现在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这就是技术进步带来的福利。

最妙的是,技术创造的价值大部分都流向了社会。数据显示,技术创新者通常只能获得其所创造价值的2%左右,剩下的98%都变成了社会财富。这就像是一个隐形的慈善机制,只不过比传统慈善高效得多。

市场的魔力

技术要发挥最大效用,需要合适的土壤 - 那就是自由市场。市场就像一台精密的发现机器,能够有效地将资源分配到最有价值的地方。我见过太多政府主导的创新项目最后变成"面子工程",而市场驱动的创新往往更接地气。

记得有一次参观硅谷的创业公司,创始人告诉我:"我们不是在和竞争对手抢蛋糕,而是在努力把蛋糕做得更大。"这句话完美诠释了市场的核心逻辑 - 正和博弈而非零和博弈。

AI时代的机遇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AI,有人说它会夺走人类的工作。但我更愿意把AI看作一个超级助手。就像当年计算器没有取代数学家,反而让数学家能做更复杂的工作一样,AI将解放人类的创造力。

医疗领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目前AI已经开始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未来还可能加速新药研发。想象一下,如果能将癌症死亡率降低10%,这意味着每年可以挽救数十万条生命。这种可能性难道不值得我们拥抱AI吗?

能源的未来

说到技术突破,能源是个绕不开的话题。现在很多人对核能避之不及,却忽视了它可能是解决气候危机的关键。1973年尼克松曾计划到2000年建造1000座核电站,这个计划如果实现,现在的能源格局会完全不同。

我参观过一个核电站,那里的工程师告诉我:"人们害怕核能,就像中世纪的人害怕闪电一样。"这话让我深思。技术恐惧往往源于无知,而解决之道不是逃避,而是更好的科普和更安全的工程设计。

物质丰富的未来

技术进步最终会带来什么?我认为是物质的极大丰富。想想看,100年前普通人很难拥有收音机,现在智能手机几乎人手一部。当技术将生产成本降到足够低,很多商品会变得像铅笔一样便宜 - 借了不还都没人在意。

这种丰富性会带来更深层的改变。当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人们可以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这不正是我们一直向往的社会吗?

结语:选择乐观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选择乐观需要勇气。但我相信,正如宣言所说,我们有责任保持乐观。因为未来不是注定的,而是由我们今天的选择塑造的。

技术乐观主义不是盲目自信,而是基于历史经验的理性判断。每次人类面临重大挑战,都是技术帮我们打开新局面。这次也不会例外。所以,与其恐惧未来,不如拿起工具,参与到建设未来的伟大事业中。

毕竟,就像Marc Andreessen说的那样:It's time to build。

  • Tag:

相关文章

  • JPEX暴雷事件:12亿骗局背后的荒诞与警示

    新加坡Token2049会议本该是加密货币行业的年度盛会,谁曾想却成了JPEX交易所的滑铁卢。9月13日会议开幕当天,这家号称"永不倒闭"的平台高管就在香港被捕,让参展团队仓皇撤离,连展位都来不及收拾就落荒而逃。说实话,这种戏剧性的场面,连电影剧本都不敢这么写。更魔幻的是后续发展。JPEX先是把提现手续费突然调高到999USDT,这简直就是在明目张胆地告诉用户:"钱就放在这儿,有本事你来拿"。作为...
    2025-09-15
  • 华尔街老手的交易智慧:耐心是金钱最好的朋友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里,我见过太多人因为急躁而付出惨痛代价。真正的交易大师们往往像狙击手一样静待最佳时机。他们明白,市场永远是对的,在价格走势验证你的判断前,任何主观预测都只是猜测。用耐心换取利润记得2008年金融危机时,我守了整整三个月空仓。当道指跌破10000点的那一刻,我仿佛听到市场在说:"现在可以进场了"。这种等待的煎熬,换来的是随后翻倍的收益。正如我老师常说:"市场不会因为你的焦虑而加快...
    2025-09-15
  • Coinbase的转型困局:当ETF这把双刃剑遇上疲软的加密市场

    说实话,Coinbase现在就像个想减肥却离不开甜食的人。他们高管嘴上喊着要多元化经营好几年了,可现实是,这家交易所的命运依然牢牢绑在比特币的战车上。这不,Coinmetrics最新报告就啪啪打脸——尽管平台上交易对从100个暴增到600多个,但比特币和以太坊这对"黄金搭档"还是稳稳占据半壁江山。多元化之路步履维艰Coinbase确实在尝试转型。比如他们搞了个质押服务,还靠USDC稳定币储备赚取利...
    2025-09-15
  • 长线投资必须配置山寨币吗?2023年市场底部在哪里?

    说实话,最近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这次牛市真的会像前三次那样如期而至吗?说实话我心里真没底。每当我深夜复盘数据时,总感觉这次情况真的不太一样。想想看,这些年全球经济的"注水"实在太过疯狂了,就像给气球不断打气一样,但气球总有承受极限。现在的情况是:各国政府债台高筑,企业违约率节节攀升,高利率就像慢性毒药一样侵蚀着实体经济。更让人担心的是,通胀这个怪兽似乎赖着不走了。你看看最近的油价和粮食价格,俄乌冲...
    2025-09-15
  • 比特币9月行情观察:当市场开始玩心理游戏时

    最近比特币这行情,真是让人又爱又恨。说实话,这种上蹿下跳的走势我见得多了,但每次都能让不少朋友栽跟头。原因很简单:市场就像个顽皮的孩子,专跟你的预期对着干。26,000美元:一个神奇的数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26,000美元这个价位简直就像块磁铁。从四月到六月,经历了SEC的各种"关怀问候",比特币还是死活要回到这个位置。这让我想起小区门口那家奶茶店,不管刮风下雨,价格永远15块一杯,你说神奇...
    2025-09-15
  • 香港加密指数大起底:哪些代币有望进入散户市场?

    去年香港政府抛出Web3.0发展蓝图后,整个金融圈都沸腾了。作为一名长期观察加密货币市场的分析师,我发现最近香港证监会敲定的虚拟资产监管细则特别有意思——其中关于虚拟资产指数的规定,可以说是为行业划出了一条清晰的红线。指数认证:加密货币的"入场券"监管文件白纸黑字写着:想在香港市场面向散户交易的加密货币,必须被至少两家不同指数提供商纳入获认可的指数。这可不是小事,相当于给加密货币上了个"质量认证"...
    2025-09-15

最新评论